1.实际胶质的意义和用途

汽油胶质测定方法_汽油胶质测定方法

汽油重要的特性为蒸发性、抗爆性、安定性、安全性和腐蚀性。

1、蒸发性

指汽油在汽化器中蒸发的难易程度。对发动机的起动、暖机、加速、气阻、燃料耗量等有重要影响。汽油的蒸发性由馏程、蒸汽压、气液比3个指标综合评定。

①馏程。指汽油馏分从初馏点到终馏点的温度范围。航空汽油的馏程范围要比车用汽油的馏程范围窄。

②蒸汽压。指在标准仪器中测定的38℃蒸汽压,是反映汽油在燃料系统中产生气阻的倾向和发动机起机难易的指标。车用汽油要求有较高的蒸汽压,航空汽油要求的蒸汽压比车用汽油低。

2、抗爆性

指汽油在各种使用条件下抗爆震燃烧的能力。车用汽油的抗爆性用辛烷值表示。辛烷值越高,抗爆性越好。汽油抗爆能力的大小与化学组成有关。

带支链的烷烃以及烯烃、芳烃通常具有优良的抗爆性。规定异辛烷的辛烷值为100,抗爆性好;正庚烷的辛烷值为0,抗爆性差。汽油辛烷值由辛烷值机测定。

3、安定性

指汽油在自然条件下,长时间放置的稳定性。用胶质和诱导期及碘价表征。胶质越低越好,诱导期越长越好,国家标准规定,每100毫升汽油实际胶质不得大于5毫克。碘价表示烯烃的含量。

4、腐蚀性

腐蚀性是指汽油在存储、运输、使用过程中对储罐、汽化器、气缸等设备产生腐蚀的特性。用总硫、硫醇、铜片实验和酸值表征。

5、安全性

汽油安全性能的指标主要是闪点,国家标准严格规定的闪点值为≥55℃ 。闪点过低,说明汽油中混有轻组分,会对汽油贮存、运输、使用带来安全隐患,还会导致汽车发动机无法正常工作。

扩展资料

根据制造过程,汽油组分可分为直馏汽油、热裂化汽油(焦化汽油)、催化裂化汽油、催化重整汽油、叠合汽油、加氢裂化汽油、烷基化汽油和合成汽油等。

汽油产品根据用途可分为航空汽油、车用汽油、溶剂汽油三大类。前两者主要用作汽油机的燃料,广泛用于汽车、摩托车、直升飞机、农林业用飞机等。

溶剂汽油则用于合成橡胶、油漆、油脂、香料等生产;汽油组分还可以溶解油污等水无法溶解的物质,起到清洁油污的作用;汽油组分作为有机溶液,还可以作为萃取剂使用。

汽油在常温下为无色至淡**的易流动液体,很难溶解于水,易燃,馏程为30℃至220℃,空气中含量为74~123克/立方米时遇火爆炸。汽油的热值约为44000kJ/kg(燃料的热值是指1kg燃料完全燃烧后所产生的热量)。

百度百科-汽油

实际胶质的意义和用途

关于汽油的国家标准有好多个,楼主具体需要哪一个?

01、GB18350-2001,变性燃料乙醇

02、GB18351-2006,车用乙醇汽油

03、GB17930-2006,车用无铅汽油

04、GB484-75,汽油(已作废)

05、GB11121-2006,汽油机油

06、GB11126-1989,汽油溶剂四乙基铅试验法

07、GB11127-1989,汽油铅含量测定法(一氯化碘法)

08、GB15058-1994,含铅普通标准汽油

09、GB1787-19,航空汽油

10、GB1789-19,航空洗涤汽油

11、GB17930-2006,车用汽油

12、GB258-17,汽油、煤油、柴油酸度测定法

13、GB377-1964,汽油四乙基铅含量测定法(铬酸盐法)

14、GB379-1964,含乙基液汽油酸度测定法

15、GB489-17,66号汽油

16、GB5487-1985,汽油辛烷值测定法(研究法)

17、GB6535-1986,汽油铅含量测定法(铬酸盐容量法)

18、GB8018-1987,汽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(诱导期法)

19、GB8019-1987,车用汽油和航空燃料实际胶质测定法(喷射蒸发法)

20、GB8020-1987,汽油铅含量测定法(原子吸收光谱法)

21、GB8925-1988,汽油铅含量测定法(X射线光谱法)

22、GB/T 18339-2001,车用汽油辛烷值测定法(介电常数法)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太多太多的标准,楼主到底需要哪一个

对于测定车用汽油中胶质含量的真正意义还未完全确定。但已证明,胶质含量过高会导致进气系统产生沉积物或使进气阀发生粘结。在大多数情况下,可以认为胶质含量低能够确保进气系统的安全。